JTG D50-2017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

  • JTG D50-2017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9M
  • 下載速度:極速
  • 文件評級
  • 更新時間:2020-03-08
  • 發(fā) 布 人: 青沐誠信咨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載:
  • 立即下載

  • 文檔部分內容預覽:
  • .5瀝青路面設計應控制瀝青混合料層疲勞開裂損壞、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層疲勞開

    裂損壞、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路基頂面豎向壓應變,以及季節(jié)性凍土地 低溫開裂。

    瀝青混合料層容許永久變形量 基層類型 高速、一級公路 二級、三級公路 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基層、水泥混凝 土基層和底基層為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 15 20 的瀝青混合料基層 其他基層 10 15

    路基頂面豎向壓應變不應大于按本規(guī)范附錄B.4計算的容許值。 按本規(guī)范附錄B.5計算的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瀝青面層低溫開裂指數不宜大于表 2所列數值。

    溫升裝指數C 道寬度的裂縫按0.5條計密封圈標準,不超過 個車道寬度的裂縫

    3.0.7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以及山嶺重丘區(qū)二級和三級公路的路面在交工驗收時, 其抗滑技術指標應滿足表3.0.7的技術要求

    表3.0.7抗滑技術要求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 (JTC D502017

    4.2.1應根據交通荷載等級和路基狀況等因素,結合路面材料特性和結構特性 歐面純物米型

    4.2.3路面結構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基層瀝青路面適用于各種交通荷載等級。 粒料類基層瀝青路面適用于重及以下交通荷載等級。 3 瀝青結合料類基層瀝青路面適用于各種交通荷載等級。

    4水泥混凝土基層瀝青路面適用于重及以上交通荷載等級。 4.2.4路基濕度狀態(tài)為中濕或潮濕時,宜采用粒料類底基層或設置粒料類路基改 善層。 4.2.5多雨地區(qū),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基層和水泥混凝土基層瀝青路面應采取措施控 制唧泥、脫空等水損壞。

    4.4.1基層和底基層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抗疲勞開裂性能、足夠的耐久性和水 急定性。瀝青結合料類和粒料類基層尚應具有足夠的抗永久變形能力。 4.4.2基層和底基層的材料類型可參照表4.4.2選用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CD50—2017)表4.4.2基層和底基層材料的適用交通荷載等級和層位類型材料類型適用交通荷載等級和層位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或礫石、水泥粉煤灰穩(wěn)定級配碎石或礫石、各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和底基層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級配碎石或礫石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水泥穩(wěn)定未篩分碎石或礫石、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未篩分碎石或礫石、輕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各交通荷載等級的底基層石灰穩(wěn)定未篩分碎石或礫石水泥穩(wěn)定土、石灰穩(wěn)定土、輕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土各交通荷載等級的底基層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級配碎石各交通荷載等級的底基層粒料類級配礫石、中等和輕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未篩分碎石、天然砂礫各交通荷載等級的底基層填隙碎石密級配瀝青碎石、半開級配瀝青碎石、極重、特重和重交通瀝青結合料類荷載等級的基層開級配瀝青碎石瀝青貫入碎石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貧混凝土極重、特重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4.4.3再生瀝青混合料和再生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材料可用于各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和底基層,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宜用于極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載等級的基層。4.4.4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層與瀝青結合料類材料層間可設置級配碎石、半開級配或開級配瀝青碎石層。4.4.5不同材料基層和底基層厚度宜符合表4.4.5的規(guī)定。表4.4.5基層和底基層厚度材料種類集料公稱最大粒徑(mm)厚度(mm),不小于19.050密級配瀝青碎石26. 580半開級配瀝青碎石31.5開級配瀝青碎石10037, 5120瀝青貫入碎石40貧混凝土31.51208

    4.4.6瀝青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基層應符合現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 JTGD40)的有關規(guī)定

    4.5.1面層應具有平整、抗車轍、抗疲勞開裂、抗低溫開裂和抗水損壞等性能, 表面層混合料尚應具有抗滑和耐磨損性能,密級配瀝青混合料表面層應具有低透水 性能。

    4.5.2面層材料類型宜按表4.5.2選用。

    表4.5.2面層材料的交通荷載等級和層位

    4.5.4不同粒徑瀝青混合料的層厚應符合表4.5.4的規(guī)定。連續(xù)級配瀝青混合 歷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結構層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的2.5倍。開級配 昆合料的結構層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的2.0倍。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

    表4.5.4不同粒徑瀝青混合料層厚

    4.5.5瀝育貫入碎 過50mm。上拌下貫式路面的拌和層厚度不宜小于25mm。 4.5.6瀝青表面處治可分為單層 雙層和 單層表面處治厚度宜為10~15mm, 三層表面處治厚度宜為25~30mm。 4.6功能層 4.6.1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路面厚度不滿足防凍 樂要求時,應增設防凍層。防凍層宜采用 粗砂、砂礫和碎石等粒料類材料。 4.6.2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條件不良巖石挖方路 段,基層和底基層為非粒料類材料時 可在基層或底基層與路床間設置粒料層。粒料層 應與路基邊緣或與邊溝下滲溝相連接,厚度不宜小于150mm 4.6.3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或冷再生類材料結構層與瀝青結合料類結構層之間宜設置 封層,封層可采用單層瀝青表面處治或稀漿封層等。當設置政性瀝青應力吸收層時,可 不再設封層。 4.6.4極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載等級路面的黏層宜采用改性乳化瀝青、道路石油瀝 青或改性瀝青;中等和輕交通荷載等級路面的黏層可選用乳化瀝青;水泥混凝土板與瀝 青面層間的黏層宜采用改性瀝青。 4.6.5單層表面處治封層的結合料可采用改性瀝青、道路石油瀝青或乳化瀝青。改 生瀝青應力吸收層宜采用橡膠瀝青。

    4.6.6粒料類基層和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基層頂面宜設置透層,透層瀝青應具有良好 的滲透性,可采用稀釋瀝青和乳化瀝青等

    4.7.1路肩結構組合和材料選用應與行車道路面相協(xié)調,不應影響路面結構中水的 排出。 4.7.2極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載等級公路及凍土地區(qū),硬路肩基層、底基層材料和 厚度應與行車道路面相同

    4.7.1路肩結構組合和材料選用應與行車道路面相協(xié)調,不應影響路面結構中水的 排出。 4.7.2極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載等級公路及凍土地區(qū),硬路肩基層、底基層材料和 厚度應與行車道路面相同。

    5材料性質要求和設計參數

    5.1.1路面材料應根據公路等級、交通荷載等級、氣候條件、各結構層功能要求和 地材料特性等,在技術經濟論證基礎上進行設計并確定材料設計參數。 5.1.2各結構層的原材料性質要求和混合料組成與性質要求,應符合現行《公路瀝 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和《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的 直關規(guī)定,并應結合工程特點和當地經驗確定

    1水平一,通過室內試驗實測確定。 2水平二,利用已有經驗關系式確定。 3水平三,參照典型數值確定。

    5.2.1路基頂面回彈模量的確定應符合現行《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 有關規(guī)定。

    5.2.2路基頂面回彈模量應符合表5.2.2的規(guī)定。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改變填料、 設置粒料類或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路基改善層,或采用石灰或水泥處理等措施提高路基頂 面回彈模量

    表5.2.2路基頂面回彈模量(MPa

    材料性質要求和設計參數

    5.3.1基層、底基層級配碎石的CBR值應符合表5.3.1的有關規(guī)定

    表5.3.1級配碎石 CBR值

    5.3.2級配礫石或天然砂礫用于基層時,CBR值不應小于80。級配礫石或大然砂礫 用于底基層時,對極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載等級,CBR值不應小于80;對中等交通荷 載等級,CBR值不應小于60:對輕交通荷載等級,CBR值不應小于40

    5.3.3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基層粒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6.5mm;底基層采用 吸配碎石或級配砂礫時,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1.5mm;底基層采用天然砂礫時,公 彌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3.0mm。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的基層、底基層粒料公稱最大粒徑 不宜大于53.0mm。

    5.3.6級配碎石和級配砂礫中通過0.075mm篩孔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5%,不 要求時,可用天然砂替代部分細集料。

    5.3.7粒料層的回彈模量在結構驗算時應采用粒料回彈模量乘以濕度調整系數后得 同,濕度調整系數可在1.6~2.0范圍內選取。粒料回彈模量應取用最佳含水率和與壓 度要求相應的干密度條件下的試驗值。壓實度要求應符合現行《公路路面基層施工 術細則》(JTG/TF20)的有關規(guī)定

    第5.1.4條規(guī)定,依據相應的水平確定: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

    表5.3.8粒料回彈模量取值范圍(MPa)

    材料 結構層 公路等級 極重、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等、輕交通 基層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5. 0 ~ 7. 0 4. 0 ~ 6. 0 3. 0 ~ 5.0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 4. 0 ~ 6. 0 3.0 ~ 5. 0 2. 0 ~ 4. 0 水泥穩(wěn)定類 底基層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3. 0 ~5. 0 2.5 ~ 4.5 2. 0 ~ 4. 0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 2.5 ~ 4. 5 2.0 ~4. 0 1. 0 ~ 3. 0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4. 0 ~5.0 3.5 ~4. 5 3.0 ~ 4. 0 基層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 3.5 ~4. 5 3. 0 ~ 4. 0 2.5 ~ 3. 5 水泥粉煤灰穩(wěn)定類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2.5 ~3.5 2.0 ~3. 0 1.5 ~2.5 底基層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 2. 0 ~3. 0 1. 5 ~ 2. 5 1. 0 ~ 2. 0

    材料性質要求和設計參數續(xù)表5.4.4材料結構層公路等級極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輕交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1.1≥1. 0≥0.9基層石灰粉煤灰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0.9≥0.8≥0.7穩(wěn)定類高速公路、一級公路≥0.8≥0.7≥0.6底基層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0.7≥0.6≥0.5基層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0. 8"石灰穩(wěn)定類高速公路、一級公路≥0.8底基層級及二級以下公路0.5 ~ 0. 7§注:“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數小于7)地區(qū)有灰穩(wěn)定砂耐和碎石的7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應大于0.5MPa(100g平衡錐測液限)!暗拖抻糜谒苄灾笖敌∮7的上,高限用于塑性指效大于或等于,的黏土。5.4.5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彎拉強性模量應按本規(guī)范第5.1.4條規(guī)定,依據相應的水平確定:1水平一,按本規(guī)范附錄E,用中間段單軸壓縮試驗測定。彎拉強度和彈性模量的測定應符合現行公路工程定材料試驗規(guī)程》(JTGE51)中T0851的有關規(guī)定測試武時水泥穩(wěn)定類、水泥粉煤灰穩(wěn)定類材料試件的齡期應為90d,石灰穩(wěn)定類、石灰粉煤灰家穩(wěn)定類材米件的齡期應為180d。彎拉強度和彈性模量應取用測試數據的平均2水平三,參照表5.4.5確定立強度和彈性模量。表5.4.5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的彎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取值范圍(MPa)彎拉強彈性模量水泥穩(wěn)定粒料、水泥粉煤1.5 ~218000~28000料、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粒料0.914000~20000水泥穩(wěn)定土、水泥粉煤灰穩(wěn)定0.6 ~1.05000~7000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土石灰土0. 3 ~0. 3 000 ~5 000注:結合料用量高、材料性能好、級配好或壓實度大時取高值,反之取低值。5.4.6結構驗算時,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彈性模量應乘以結構層模量調整系數0.5。5.4.7凍土地區(qū)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類基層,應按現行《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材料試驗規(guī)程》(JTGE51)中T0858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材料抗凍性能檢驗,其殘留抗壓強度比應符合表5.4.7的要求。表5.4.7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類材料抗凍性能技術要求氣候區(qū)重凍區(qū)中凍區(qū)殘留抗壓強度比(%)≥70≥6515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

    5.5瀝青結合料類材料

    5.5.1瀝青結合料應采用道路石油瀝青或其加工產品,瀝青類型應根據公路等級 氣候條件、交通荷載等級、結構層位和施工條件等確定。 5.5.2極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載等級公路、氣候條件嚴酷地區(qū)公路,以及連續(xù)長陡 縱坡路段,中面層和表面層宜采取優(yōu)化混合料級配、選用改性瀝青或添加外摻劑等 獵施。 5.5.3開級配瀝青混合料表面層宜采用高黏瀝青或橡膠瀝青,并采用適量消石灰或 水泥替代礦粉。 5.5.4表面層瀝青混合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6.0mm,中面層和下面層瀝青混 合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小于16.0mm,基層瀝青碎石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小于26.5mm。 5.5.5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表面層瀝青低溫性能宜滿足下列指標 要求: 1分析連續(xù)10年年最低氣溫平均值,作為路面低溫設計溫度。路面低溫設計溫度 提高10℃的試驗條件下,瀝青彎曲梁流變試驗蠕變勁度S,不宜大于300MPa,且變曲 線斜率m不宜大于0.30。 2當蠕變勁度S,在300~600MPa范圍內,且蠕變曲線斜率m大于0.30時,增加 歷青直接拉伸試驗,其斷裂應變不宜小于1%。 3以上都不滿足時,采用彎曲梁流變試驗和直接拉伸試驗確定瀝青臨界開裂溫度 臨界開裂溫度不宜高于路面低溫設計溫度

    表5.5.6瀝青混合料低溫彎曲試驗破壞應變技術要求

    注:氣候分區(qū)的確定應符合現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CF40)的有關規(guī)定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

    Ri 第i層瀝青混合料的貫入強度(MPa),根據本規(guī)范附錄F所列方法 試驗確定,普通瀝青混合料一般為0.4~0.7MPa,改性瀝青混合料 般為0.7~1.2MPa; 瀝青混合料層的層數; 1U 第i層瀝青混合料的權重,為第層厚度中點剪應力與各層厚度中點

    5.5.10瀝青混合料應測試浸水馬歇爾試驗 和凍融劈裂試驗殘留強度比 水穩(wěn)定性。兩項指標應符合表5.5.10的規(guī)定。水穩(wěn)定性不滿足要求時,可采取摻 肖石灰、水泥或抗剝落劑,或更換集料等措施。

    材料性質要求和設計參數

    表5.5.10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技術要求

    表5.5.11常用瀝青混合 下動態(tài)壓縮模量取值范圍(MPa)

    表5.5.11常用瀝青混合料20℃條件下動態(tài)壓縮模量取值范圍(MPa)

    其他瀝青混合料為10Hz條件下動態(tài)壓縮模量 2.瀝青黏度大、級配好或空隙率小時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

    5.6.1各類材料的泊松比應按表5.6.1石

    表5.6.1泊松比取值

    6.1.1路面結構力學指標計算應采用雙圓均布垂直荷載作用下的彈性層狀連續(xù)體系 理論。 6.1.2路面結構組合應先初擬方案,并按本規(guī)范附錄B進行路面結構驗算,再結合 工程經驗和經濟分析選定路面結構方案。對于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當交通荷載等級為 中等、輕水平時,可依據所在地區(qū)經驗結構合理選擇路面設計方案。

    表6.2.1不同結構組合路面的設計指標

    “在瀝青混合料層與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層間設置粒料層時,應驗算瀝青混合料層疲勞開裂表 水泥混凝土基層應按現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設計

    2路面結構驗算時,各設計指標應選用表6.2.2規(guī)定的豎向位置處的力學響應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CD50—2017

    并應按圖6.2.2所示計算點位置,選取A、 C和D四點位置計算的最大力學響應 表6.2.2各設計指標對應的力學響應及其豎向位置

    6.4路面結構驗算流程

    6.4.1路面結構驗算應按圖6.4.1所示的流程進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圖6.4. 1路面結構驗算流程圖

    按本規(guī)范附錄A調查分析交通參數:根據本規(guī)范第3.0.4條的規(guī)定,確定交

    2根據路基土類、地下水位高度確定路基干濕類型和濕度狀況,按本規(guī)范 2.2條要求,并結合現行《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路基 回彈模量及必要的路基改善措施

    3根據設計要求,收集所在地區(qū)的常用路面結構組合和材料性質要求,分析影響 路面結構設計的其他因素,初擬路面結構組合與厚度方案,選取設計指標。 4按本規(guī)范第5章及第6.3.2條規(guī)定,確定各結構層模量等設計參數,并按本規(guī) 范第5章規(guī)定檢驗粒料的CBR值,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的無側限抗壓強度,瀝青低 溫性能要求,瀝青混合料的低溫破壞應變、動穩(wěn)定度、貫入強度和水穩(wěn)定性等。 5按本規(guī)范附錄G的規(guī)定,收集工程所在地區(qū)氣溫資料,確定各設計指標對應的 溫度調整系數或等效溫度。 6采用多層彈性體系理論程序計算各設計指標的力學響應量。 7按本規(guī)范附錄B的規(guī)定進行路面結構驗算,驗算結果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0.6條 的規(guī)定,不符合時,調整路面結構方案重新驗算,直至符合為止。 8對通過結構驗算的路面結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選定路面結構方案。 9按本規(guī)范附錄B.7計算設計路面結構的驗收彎沉值

    范附錄B.7的有關規(guī)定。

    7.1.1本章適用于瀝青路面結構補強設計

    7.1.2改建設計應充分調查和分段評估既有路面狀況,分析路面損壞原因,提出針 對性改建對策,經技術經濟分析后,結合工程經驗確定適應預期交通荷載等級和使用性 能要求的改建設計方案。 7.1.3確定改建設計方案時,應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結構性能,減少廢棄材料,并積 極、穩(wěn)妥地再生利用既有路面材料。

    7.1.5改建設計應采用動態(tài)設計理念,工程實施階段應逐段調查分析現場路況, 態(tài)調整改建方案。

    7.2既有路面調查與分析

    7.2.1既有路面調查與分析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收集既有路面及其排水設施的設計、施工及歷史養(yǎng)護維修情況等技術資料。 2 調查分析交通量、軸載組成和增長率等交通荷載參數。 3 調查路面破損狀況,包括路面病害類型、嚴重程度、范圍和數量等。 4采用落錘式動態(tài)彎沉儀或其他彎沉儀檢測評價既有路面結構承載能力。 5采用鉆芯、探坑取樣、路面雷達、切割等方式,調查分析既有路面厚度、層間 結合及病害程度情況,并取樣進行室內試驗,測定試件模量、強度等,分析路面材料組 成與退化情況。 6對因路基問題導致路面損壞的路段,取樣調查路基土質類型、含水率和CBR值 等,分析路基穩(wěn)定性和承載力等。 7調查沿線氣候條件、地下水位及路基路面排水狀況。 8調查沿線跨線橋,隧道凈空要求及其他影響路面改建設計的因素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

    7.22既有路面損壞狀況的評定應符合現行《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H20) 和《公路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JTGH1O)的有關規(guī)定,可結合路面損壞特點采用路面橫向 裂縫間距、縱向裂縫率、網裂面積率和修補面積率等指標進行補充評價。 7.2.3應根據既有路面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病害原因,判斷路面病害的層位、破壞程 度、發(fā)展趨勢及既有路面的可利用程度

    7.4.1設計使用年限內預期的交通荷載參數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A進行調查和分析,并 按本規(guī)范第3.0.4條確定交通荷載等級。

    7.4.2加鋪層以及經處治后的既有路面結構在設計使用年限內的使用性能,應

    本規(guī)范第3.0.6條和第3.0.7條的規(guī)定。

    7.4.6改建路面結構驗算應按圖7.4.6所示的流程進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按本規(guī)范附錄A調查分析交通參數;按本規(guī)范第3.0.4條規(guī)定,確定交通荷載 等級。 2根據本規(guī)范第7.2節(jié)的規(guī)定,對既有路面技術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 3根據路況調查結果,對既有路面進行分段。按本規(guī)范第7.3節(jié)的規(guī)定,結合當 地工程經驗,分段初擬改建方案。 4按本規(guī)范第7.4.3~7.4.5條規(guī)定,確定需驗算的結構層和設計指標,確定既有 路面和加鋪層的材料模量等設計參數,并按本規(guī)范第5章規(guī)定檢驗加鋪層粒料的CBR 值,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類材料的無側限抗壓強度,瀝青低溫性能要求,瀝青混合料的低溫 破壞應變、動穩(wěn)定度、貫入強度和水穩(wěn)定性等。

    圖7.4.6改建路面結構驗算流程圖

    5收集工程所在地區(qū)氣溫資料,按本規(guī)范附錄G確定各設計指標相應的溫度調整 系數或等效溫度。 6采用多層彈性體系理論程序計算各設計指標的力學響應量。 7按本規(guī)范附錄B進行路面結構驗算,驗算結果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0.6條的規(guī)定 不符合時,調整路面改建方案重新驗算,直至符合為止。 8對通過結構驗算的路面結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選定路面改建方案。

    5收集工程所在地區(qū)氣溫資料,按本規(guī)范附錄G確定各設計指標 系數或等效溫度。 6采用多層彈性體系理論程序計算各設計指標的力學響應量。 7按本規(guī)范附錄B進行路面結構驗算二建標準規(guī)范范本,驗算結果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0.6條的規(guī)定 不符合時,調整路面改建方案重新驗算,直至符合為止。 8對通過結構驗算的路面結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選定路面改建方案。 9按本規(guī)范附錄B.7計算改建路面結構的路表驗收彎沉值。

    8.1.1橋面鋪裝設計可包括橋面板處理、防排水、鋪裝結構層、路緣帶和伸縮縫接 觸融部位的填封設計等,設計時應綜合考慮橋梁類型、公路等級、交通荷載等級和氣候條 件等因素。 8.1.2橋面鋪裝層結構宜與公路主線路面結構相協(xié)調,鋼橋面、大橋和特大橋的水 尼混凝土橋面的瀝青混合料鋪裝宜進行專項設計。 8.1.3橋面防水體系應具有足夠的耐久性

    8.2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

    8.2.1水泥混凝土橋面板宜進行銑刨或拋丸打毛處理,處理后橋面板的構造深度宜 為0.4~0.8mm。 8.2.2設置水泥混凝土調平層的橋面,調平層厚度不宜小于80mm,且應按要求設 置鋼筋網。調平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與梁體一致石油化工標準規(guī)范范本,并與橋面板結合緊密。 8.2.3水泥混凝土橋面防水層材料應具有足夠的黏結強度、防水能力、抗施工損價 能力和耐久性,可采用熱瀝青、涂膜等。 8.2.4熱瀝青防水層宜采用橡膠瀝青或SBS改性瀝青,瀝青膜厚度宜為1.5~ 2.0mm,應撒布覆蓋率為60%~70%的單粒徑碎石。 8.2.5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水泥混凝土橋面瀝青混合料鋪裝層厚度不宜小于70mm 宜采用兩層或兩層以上的結構,瀝青混合料鋪裝上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二級及二級 以下公路水泥混凝土橋面瀝青混合料鋪裝層厚度不宜小于50mm。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CD50—2017)

    附錄 A交通荷載參數分析

    ....
  • 相關專題:

相關下載

常用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