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06-2022 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范.pdf

  • DB11∕T 806-2022 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范.pdf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 M
  • 下載速度:極速
  • 文件評級
  • 更新時間:2022-05-08
  • 發(fā) 布 人: hyychys
  • 原始文件下載:
  • 立即下載

  • 文檔部分內容預覽:
  • 為規(guī)范北京地區(qū)地面輻射供暖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及運行維護工作,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和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規(guī)范。
    本規(guī)范適用于低溫熱水為熱媒、加熱電纜或低溫輻射電熱膜為電加熱元件的地面輻射供暖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及運行維護。

    .6加熱電纜及電熱膜地面供暖設計選型,應符

    1加熱電纜額定線功率不宜大于17W/m;電熱膜工作時,膜表面溫度不應超過60℃; 2加熱電纜應具有接地導體和屏蔽層,電熱膜應具有安全接地措施。 3.1.7電熱膜地面供暖,電熱膜和地面面層之間應裝設等電位連接用金屬網(wǎng),金屬網(wǎng)應覆蓋電熱膜 的全部鋪設范圍,并采用直徑不小于3mm且網(wǎng)格不大于150mm×150mm的鋼絲網(wǎng),相鄰金屬網(wǎng)之間應 互相焊接并可靠接地:混凝土填充式加熱電纜地面供暖,加熱電纜下應鋪設金屬網(wǎng),金屬網(wǎng)之間應 連為一體并可靠接地,金屬網(wǎng)直徑不小于1.0mm且網(wǎng)格不大于100mm×100mm。 3.1.8裝配式建筑地面供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預制溝槽保溫板或供暖板地面供暖方式; 2設備、加熱部件和管道應與建筑、結構、裝修一體化設計; 3設備、加熱部件和管道應標準化、模塊化,并與建筑模數(shù)相協(xié)調; 4加熱部件和管道敷設宜采用與預制構配件分離方式,不應敷設于預制構件及預制疊合樓板的 E

    1加熱電纜額定線功率不宜天于17W/m;電熱膜工作時,膜表面溫度不應超過60℃; 2加熱電纜應具有接地導體和屏蔽層,電熱膜應具有安全接地措施。 3.1.7電熱膜地面供暖,電熱膜和地面面層之間應裝設等電位連接用金屬網(wǎng),金屬網(wǎng)應覆 的全部鋪設范圍,并采用直徑不小于3mm且網(wǎng)格不大于150mm×150mm的鋼絲網(wǎng)管道標準,相鄰金屬 互相焊接并可靠接地;混凝土填充式加熱電纜地面供暖,加熱電纜下應鋪設金屬網(wǎng),金屬 連為一體并可靠接地,金屬網(wǎng)直徑不小于1.0mm且網(wǎng)格不大于100mm×100mm。

    3.1.8裝配式建筑地面供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預制溝槽保溫板或供暖板地面供暖方式: 2設備、加熱部件和管道應與建筑、結構、裝修一體化設計; 3設備、加熱部件和管道應標準化、模塊化,并與建筑模數(shù)相協(xié)調; 4加熱部件和管道敷設宜采用與預制構配件分離方式,不應敷設于預制構件及預制疊 現(xiàn)澆層內

    3.1.9地面供暖施工圖,應包括下列設計文件

    2樓棟內供暖系統(tǒng)和加熱部件平面圖; 3溫控器、溫度傳感器及相關管線布置圖:采用集中控制系統(tǒng)時,應提供相關控制系統(tǒng)布線圖

    4熱水地面供暖分集水器及附件的接管和地面構造示意圖; 5電加熱地面供暖的供配電系統(tǒng)圖、接地系統(tǒng)圖及相關管線平面圖等。 3.1.10施工圖設計說明,應包括下列內容: 1室內外計算溫度; 2地面供暖方式; 3熱源、供暖系統(tǒng)形式、熱媒參數(shù)及供熱量; 4熱水地面供暖系統(tǒng)選用的管材、供暖板類型和工作壓力、塑料管材管系列(S)和壁厚、銅管 壁厚等; 5加熱電纜或電熱膜的類型及產(chǎn)品,供電電壓、供配電系統(tǒng)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剩余電流 保護、地面供暖系統(tǒng)接地和等電位連接等; 6絕熱層材料的種類、導熱系數(shù)、密度及厚度; 7采用的溫控措施和溫控器形式,電控系統(tǒng)工作電壓、工作電流等;采用集中控制系統(tǒng)時,應 說明控制要求和原理; 8熱計量或電能計量方式等。 3.1.11供暖系統(tǒng)和加熱部件平面圖,應包括下列內容: 1標注各房間供暖熱負荷; 2熱水地面供暖應繪制分集水器位置及與其連接的供暖管道: 3現(xiàn)場敷設加熱管、加熱電纜地面供暖應繪制各房間加熱管、加熱電纜的具體布置,標明敷設間 距、加熱管管徑或加熱電纜規(guī)格(額定線功率)、加熱管環(huán)路或加熱電纜回路的敷設長度,以及加熱 電纜接地體材質、規(guī)格、敷設方式和連接點; 4電熱膜地面供暖應繪制電熱膜平面布置圖;

    7采用的溫控措施和溫控器形式,電控系統(tǒng)工作電壓、工作電流等;采用集中控制系統(tǒng)時,應 兌明控制要求和原理; 8熱計量或電能計量方式等。 3.1.11供暖系統(tǒng)和加熱部件平面圖,應包括下列內容: 1標注各房間供暖熱負荷; 2熱水地面供暖應繪制分集水器位置及與其連接的供暖管道; 3現(xiàn)場敷設加熱管、加熱電纜地面供暖應繪制各房間加熱管、加熱電纜的具體布置,標明敷設間 距、加熱管管徑或加熱電纜規(guī)格(額定線功率)、加熱管環(huán)路或加熱電纜回路的敷設長度,以及加熱 電纜接地體材質、規(guī)格、敷設方式和連接點; 4電熱膜地面供暖應繪制電熱膜平面布置圖: 5供暖板地面供暖應繪出供暖板和輸配管鋪設位置。

    3.1.11供暖系統(tǒng)和加熱部件平面圖,應包括下

    3.2.1供暖地面的基本構造層包括樓板或與土壤相鄰的地面、防潮層、絕熱層、均熱層、加熱部件、 真充層、防水層、面層、金屬網(wǎng)等。地面的構造做法應根據(jù)地面供暖形式和設置位置進行設計,可 安附錄A選用 3.2.2地面供暖的絕熱層設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 50736及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guī)程》JGJ142的規(guī)定。 3.2.3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絕熱層厚度不應小于表3.2.3的規(guī)定值,

    表3.2.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絕熱層厚度

    4預制溝槽保溫板、供暖板地面供暖的絕熱層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與供暖房間相鄰的地面,可不設置絕熱層:

    2與不供暖房間相鄰或直接與室外空氣接觸的地面,宜采用泡沫塑料類絕熱材料,并宜與建筑 保溫層結合設置;

    3.2.5預制溝槽保溫板地面供暖的金屬均熱層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加熱電纜與保溫板之間應設金屬均熱層; 2直接鋪設木地板面層時,加熱管和加熱電纜與保溫板之間應設金屬均熱層,加熱管和加熱電 纜上宜再設一層金屬均熱層。 3.2.6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填充層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2.6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填充層材料和厚

    2加熱電纜不應與絕熱層直接接觸,電熱膜不宜與絕熱層直接接觸; 3細石混凝土填充層上部應根據(jù)面層的需要鋪設找平層: 4水泥砂漿填充層可同時作為面層找平層。 3.2.7設置地面供暖的房間不宜采用架空地板,地面面層材料的選擇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內 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222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宜采用地磚或石材等熱阻較小的面層材料: 2加熱電纜和電熱膜地面供暖,地面上不應鋪設地毯; 3預制溝槽保溫板和供暖板地面供暖宜采用直接鋪設的木地板面層。 3.2.8與土壤相鄰的地面應設防潮層,潮濕房間的地面應設防水層, 3.2.9供暖板地面供暖,房間內未鋪設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設輸配管的部位應鋪設填充板;預制溝槽 保溫板地面供暖,分集水器與加熱區(qū)域之間的連接管道應敷設在預制溝槽保溫板中。 3.2.10裝配式建筑的供暖地面宜沿墻邊預留管線分離空間,并根據(jù)需要設置設備檢修口。 3.2.11當?shù)孛婧奢d大于供暖地面的承載能力時,應采取加固措施

    3.2.9供暖板地面供暖,房間內未鋪設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設輸配管的部位應鋪設填充板;預制溝槽 呆溫板地面供暖,分集水器與加熱區(qū)域之間的連接管道應敷設在預制溝槽保溫板中 3.2.10裝配式建筑的供暖地面宜沿墻邊預留管線分離空間,并根據(jù)需要設置設備檢修口。 應采取加固措施

    3.3.1房間熱負荷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及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736的規(guī)定計 算。 3.3.2全面地面供暖房間的室內計算溫度取值宜降低2℃。

    表3.3.3局部地面供暖熱負荷的計算系數(shù)

    3.3.4進深大于6m的房間,宜以距外墻6m為界分區(qū),分別計算熱負何并進行加熱部件布置 3.3.5鋪設加熱部件的地面,不應計算地面的傳熱熱負荷。 3.3.6地面供暖的房間(不含樓梯間)高度大于4m時,應在基本耗熱量和朝向、風力、外門附加耗 熱量之和的基礎上,計算高度附加率。每高出1m應附加1%,但最大附加率不應大于8%。 3.3.7采用分戶熱計量或分戶獨立熱源系統(tǒng)時,房間熱負荷應考慮間歇運行和戶間傳熱等因素,按 公式(3.3.7)計算。公共建筑采用間款供暖形式時,可參考表3.3.7對房間基本熱負荷進行間款供 暖熱負荷修正

    Q=α·Q,+qn·M

    式中Q一一房間熱負荷(W); Q一一房間基本熱負荷,按本規(guī)范第3.3.1~3.3.6條計算(W); 一一間歇供暖修正系數(shù),應根據(jù)熱源和供暖方式、分戶計量收費方式、供暖地面的熱容 量等因素確定,無資料時可參考表3.3.7取值: q一一房間單位面積平均戶間傳熱量(W/m); M一一房間使用面積(m)

    表3.3.7住寶間歇供暖熱負荷修正系數(shù)

    注:1.按第3.4.2條校核地面平均溫度時,取α=1.0; 2.計算集中熱水供暖系統(tǒng)的供暖立干管和建筑物總熱負荷,以及供電干線和建筑物總用電負荷 時,不考慮戶間傳熱量g·M,應采用Q=α·Q,且統(tǒng)一取α=1.1。

    注:1.按第3.4.2條校核地面平均溫度時,取α=1.0; 2.計算集中熱水供暖系統(tǒng)的供暖立干管和建筑物總熱負荷,以及供電干線和建筑物總用電負有 時,不考慮戶間傳熱量cb·M,應采用Q=α· Qi,且統(tǒng)一取α=1.1。

    3.4.1單位地面面積的向上散熱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3.4地面散熱量和系統(tǒng)供熱量計算

    式中:91一一單位地面面積的向上散熱量(W/m)

    Q1一一房間所需的向上散熱量(W); F,一一房間內敷設加熱部件的地面面積(m); β一一考慮家具等遮擋的安全系數(shù); Q一一按本規(guī)范第3.3節(jié)計算出的房間熱負荷; Q2一一自上層房間地面向下的傳熱量(W)。 3.4.2全面地面供暖房間,應按公式(3.4.2)對地表面平均溫度進行校核;地面單位面積的向上散 熱量和室內設計溫度,宜使房間需要的地表面平均溫度在本規(guī)范第3.1.1條規(guī)定的適宜范圍內,且 不應高于最高限值;當?shù)乇砻嫫骄鶞囟扔嬎阒颠^高時,可采取下列措施: 1改善建筑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 2增設其他供暖設備; 3滿足舒適度的條件下,適當降低室內計算溫度

    β·Q p =t, +9.82 100F

    式中:q 一一地面單位面積的向上散熱量或向下傳熱量(W/m); qf一一地面單位面積的向上或向下輻射傳熱量(W/m); qa(q1d、q2d)一一地面單位面積的向上或向下對流傳熱量(W/m),向上傳熱時表示為q1d,向 下傳熱時表示為q2d; t一一供暖地面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平均溫度(℃); tt一一計算表面所在室內其他表面的面積加權平均溫度(℃); t一一計算表面所在室內計算溫度(℃)。 3.4.5混凝土填充式熱水供暖地面的向上散熱量和向下傳熱量可通過計算確定;當供暖地面與供暖 房間相鄰時,可按附錄B確定。 3.4.6預制溝槽保溫板熱水供暖地面的向上散熱量和向下傳熱量應按保溫板生產(chǎn)企業(yè)提供的產(chǎn)品性

    能或檢測報告確定;當無資料且供暖地面與供暖房間相鄰時,可按附錄C確定。 3.4.7供暖板的向上散熱量、向下傳熱量、系統(tǒng)阻力應根據(jù)第三方產(chǎn)品檢測報告確定,設計溫度與 驗測工況不同時,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D方法進行修正。 3.4.8集中供暖分戶熱計量或采用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的住宅,應按第3.3.7條注釋2的規(guī) 定,計算套內戶外供暖立管、干管供熱量和建筑物的總供熱量,或供電干線和建筑物的總用電負荷。

    3.5.1集中供暖系統(tǒng)的水質及保證措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和地方標準的要求。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統(tǒng) 應設置脫氣除污器。 3.5.2戶內系統(tǒng)的熱水溫度、壓力或資用壓差等參數(shù)與熱源不匹配時,應根據(jù)需要采取設置換熱器 或混水裝置等措施。換熱器或混水裝置宜接近終端用戶,系統(tǒng)可按附錄E設置。 3.5.3采用集中熱源的住宅建筑,樓內供暖系統(tǒng)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戶獨立系統(tǒng)形式; 2同一對立管宜連接負荷相近的戶內系統(tǒng); 3一對共用立管在每層連接的戶數(shù)不宜超過3戶,共用立管連接的戶內系統(tǒng)總數(shù)不宜超過40個 4共用立管接向戶內系統(tǒng)的供、回水管應分別設置關斷閥,其中一個關斷閥應具有調節(jié)功能; 5共用立管和分戶關斷調節(jié)閥門,應設置在戶外公共空間的管道井或小室內; 6每戶的分集水器、熱交換器或混水裝置等裝置宜設置在戶內,并應遠離臥室等主要功能房間 3.5.4獨立熱源的戶內系統(tǒng),其循環(huán)水泵的流量、揚程應滿足戶內供暖系統(tǒng)的需求;系統(tǒng)定壓值應 符合加熱部件及附件的承壓要求。

    3.5.5分集水器的分支環(huán)路設置,應符合下列頰

    1連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相同管徑的客環(huán)路長度宜接近;現(xiàn)場敷設加熱管時,各環(huán)路管路長度 不宜超過120m;供暖板各路輸配管的供回水管總長度不宜超過30m,供暖板內加熱管管徑為8mm時, 支路分集水器后供回水管總長度不宜超過50m,供暖板內加熱管管徑為10mm時,支路分集水器后供 回水管總長度不宜超過70m;各環(huán)路長度差距較大時,宜采用不同管徑的加熱管,或在每個分支環(huán) 路上設置平衡裝置; 2住宅應分別為每個主要房間配置獨立的環(huán)路,面積小的附屬房間加熱管或輸配管可串聯(lián); 3進深和面積較天的房間,按本規(guī)范第3.3.4條分區(qū)域計算熱負荷時,各區(qū)域應配置獨立的環(huán) 路; 4不同標高的房間地面,不宜共用一個環(huán)路。 3.5.6加熱管的敷設間距和供暖板的鋪設面積,應根據(jù)地面散熱量、室內計算溫度、平均水溫、地 面?zhèn)鳠釤嶙璧却_定;炷撂畛涫降孛婀┡砂锤戒汢確定;預制溝槽保溫板可按附錄C及產(chǎn)品間 距規(guī)格確定;供暖板應按產(chǎn)品檢測報告數(shù)據(jù)計算確定。 3.5.7現(xiàn)場敷設的加熱管應根據(jù)房間的熱工特性和保證地表面溫度均勻的原則,分別采用回折型(旋 轉型)或平行型(直列型)等布管方式,最小彎曲半徑不應超過管材允許數(shù)值。熱負荷明顯不均勻 的房間,宜將高溫管段優(yōu)先布置于房間熱負荷較大的外窗或外墻側。布管方式可按附錄F選擇。 3.5.8加熱管應根據(jù)其工作溫度、工作壓力、使用壽命、環(huán)保性能和施工等因素,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

    后確定。加熱管壁厚應按系統(tǒng)設計工況確定,可按附錄G選擇。 3.5.9加熱管和供暖板地面供暖的輸配管流速不宜小于0.25m/s 3.5.10供暖板地面供暖的輸配管宜采用與供暖板內加熱管相同的管材

    3.6熱水系統(tǒng)分集水器及附件選用和設計

    3.6.1分集水器直徑不應小于總供回水管直徑,且最大斷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個分集水器分 支環(huán)路不宜多于8路,每個分支環(huán)路均應設置可關斷閥門。 3.6.2分集水器應安裝下列閥門和附件,安裝位置可按附錄E確定。 1主管關斷閥或調節(jié)閥、過濾器、泄水閥、排氣閥及支路關斷閥或調節(jié)閥; 2采用分戶熱計量的系統(tǒng)應安裝相應的熱計量或熱分攤裝置: 3采用分戶或分區(qū)域集中溫控、分環(huán)路或分室溫控的系統(tǒng),應在相應位置安裝由室溫控制的自 動調節(jié)閥。 3.6.3分水器的總進水管與集水器的總出水管之間宜設置清洗供暖系統(tǒng)時使用的旁通管,清洗用旁 通管上應設置閥門;設置混水泵的混水系統(tǒng)應設置平衡管并兼作旁通管使用,平衡管上不應設置閥 門。旁通管和平衡管的管徑不應小于連接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進出口總管管徑,可按附錄E設置。 3.6.4分集水器上應設置手動或自動排氣閥

    3.7.1加熱管或輸配管的壓力損失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P 加熱管或輸配管的壓力損失(Pa); △P一一摩擦壓力損失(Pa); P; 局部壓力損失(Pa); L 管道長度(m); R 比摩阻(單位長度摩擦壓力損失)(Pa/m) 1 摩擦阻力系數(shù); dn 管道內徑(m); P 水的密度(kg/m); D 水的流速(m/s); 局部阻力系數(shù)。

    3.7.2塑料管和鋁塑復合管的摩擦阻力系數(shù),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入——摩擦阻力系數(shù):

    3.8加熱電纜系統(tǒng)設計

    功率不應超過10W/m。 3.8.2加熱電纜熱線之間的最大間距不宜超過300mm且不宜小于100mm;距離外墻內表面不得小于 100mm,與內墻最近的電纜與墻面距離宜為200mm300mm。 3.8.3加熱電纜的長度和布線間距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

    式中:L一一按加熱電纜產(chǎn)品規(guī)格選定的電纜總長度(m); 8一一向下傳熱量占加熱電纜總供熱量的比例,可根據(jù)地面構造參考表3.8.3取值; β一一考慮家具等遮擋的安全系數(shù): Q1一一房間所需向上的散熱量(W),見本規(guī)范第3.4.1條; Px一一加熱電纜的額定線功率(W/m),應根據(jù)加熱電纜產(chǎn)品規(guī)格選取,且宜滿足本規(guī)范第3.8 的要求; S一一加熱電纜布線間距(mm),宜滿足本規(guī)范第3.8.2的要求; Fr 一一 房間可鋪設加熱電纜的地面面積(m)。

    表3.8.3加熱電纜供暖地面向下傳熱量占總供

    (采用聚苯泡沫塑料絕熱層) 預制溝槽保溫板

    主:面層熱阻計算條件

    1約30mm找平層+石材(塑料地板革或復合木地板); 2約 30mm找平層+石材(塑料地板革):

    1約30mm找平層+石材(塑料地板革或復合木地板) 2約30mm找平層+石材(塑料地板革):

    3.8.4每個房間宜獨立設置加熱電纜供電回路。 當房間所需供熱功率和加熱電纜總長度超過產(chǎn)品規(guī) 洛中單根加熱電纜的最大總功率或總長度時,應將電纜分設成兩個或多個獨立回路:每個回路加熱 電纜的最大總功率或總長度,應滿足下列要求: 1回路的最大工作電流不超過所選溫控器的額定電流; 2不超過產(chǎn)品規(guī)格限制。 3.8.5加熱電纜宜采用平行型(直列型)的布置形式,可按附錄F鋪設,

    3.9.1電熱膜地面供暖系統(tǒng)應設置均勻分布的過熱保護裝置,且電熱膜功率密度不宜大于200W/m 用于超溫保護的檢測元件應安裝在能夠準確反映電熱膜表面溫度的位置,并合理確定安裝數(shù)量。 3.9.2電熱膜與墻面、通風及燃氣管道和設備、配電柜及其他熱源之間布置距離不應小于200mm 與隱蔽裝置表面布置距離不應小于50mm。 3.9.3供暖房間的電熱膜鋪設數(shù)量應按下式計算:

    N= (1 + 8)βQ,/Pm

    式中:N一一所需電熱膜的數(shù)量(片); 8一一向下傳熱量電熱膜總供熱量的比例,可根據(jù)地面構造參考表3.9.3取值; β一一考慮家具等遮擋的安全系數(shù); Q1一一房間所需的向上散熱量(W),見本規(guī)范第3.4.1條; P.一一每片電熱膜的額定功率(W),應根據(jù)電熱膜產(chǎn)品規(guī)格選取。

    表3.9.3電熱膜地面供暖向下傳熱量占總供熱

    3.9.4電熱膜不應有相互搭接。

    B.10熱計量和室溫控制

    3.10.1熱水地面供暖的住宅應設分戶熱計量和室溫調控裝置,并應符合國家和北京市現(xiàn)行標準的規(guī) 定。 3.10.2熱水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房間或住宅各戶的室溫,除本條2、3款的情況外,應能自動調控,并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熱水地面供暖的溫度控制器宜設在被控溫的房間或區(qū)域內,開放大空間宜按本規(guī)范第3.3.4

    條的規(guī)定,按區(qū)域進行加熱部件的布置,并將溫控器布置在所對應回路的附近; 2地面供暖僅作為輔助供暖或值班供暖時,可不設置地面供暖室溫控制裝置: 3浴室、帶沐浴設備的衛(wèi)生間、游泳池等潮濕區(qū)域,溫控器的防護等級和設置位置不能滿足電 氣設計標準的相關要求時,室溫控制器可采用自力式溫控器,或采用回水溫度控制方式。 3.10.3熱水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閥設置,宜采用下列方式并按附錄1設置, 1分環(huán)路控制:在分水器或集水器處,分路設置自動調節(jié)閥,使房間或區(qū)域保持各自的設定溫 度值;自動調節(jié)閥可內置于集水器中; 2總體控制:在分水器或集水器總管上設置一個自動調節(jié)閥,控制整個用戶或區(qū)域的室內溫度 3.10.4熱水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閥,宜采用電熱式溫度控制閥或自力式溫度控制閥,或采用電 動閥。 3.10.5每個獨立加熱電纜或電熱膜回路對應的房間或區(qū)域應設置溫控器,可對相應房間的供電回路 進行通斷控制。溫控方式和溫控器宜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 1需同時控制室溫和限制地表面溫度的場合,應采用雙溫型溫控器; 2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僅作為輔助供暖或值班供暖時,可采用地溫型溫控器; 3開放天空間的房間溫控器確實無法布置在所對應的回路的附近時,可采用地溫型溫控器替代 室內溫度控制; 4浴室、帶沐浴設備的衛(wèi)生間、游泳池等潮濕區(qū)域,溫控器及溫度傳感器的防護等級和設置位 置應符合電氣設計標準的相關要求;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用地溫型溫控器。 3.10.6室溫型溫控器應設置在附近無散熱體、周圍無遮擋物、不受風直吹、不受陽光直曬、通風干 燥、周圍無熱源體、能正確反映室內溫度的位置,不宜設在外墻上;溫控器的選型,應考慮使用環(huán) 境的潮濕情況。 3.10.7地溫型溫控器的傳感器不應被家具等覆蓋或遮擋,宜布置在人員經(jīng)常停留的位置。加熱電纜 的地溫型溫控器的傳感器應布置在電纜之間。 3.10.8室溫型溫控器或地溫型溫控器的控制面板應設置在內墻,高度宜距地面1.4m,或與照明開 關在同一水平線上。

    3.11.1配電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3.11.1配電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電能表的設置應符合當?shù)毓╇姴块T規(guī)定并滿足節(jié)能管理的規(guī)定; 2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系統(tǒng)用電需要單獨計費時,宜單獨設置供電回路或配電箱: 3每根加熱電纜、每組電熱膜的供電回路應單獨裝設過負荷保護、短路保護和剩余電流動作保 護。剩余電流保護器額定動作值不應大于30mA; 4不同溫度要求的房間不應共用一根加熱電纜;每個房間宜通過加熱電纜溫控器單獨控制溫度 當加熱電纜、電熱膜溫度超過設定的報警值時,溫控器應能控制切斷相應的供電回路。 3.11.2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系統(tǒng)當額定功率總計超過12kW時,配電系統(tǒng)宜采用AC220/380V 三相供電,且宜使各相負荷平衡。 3.11.3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的場所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時,應設置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未

    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時,宜設置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 3.11.4加熱電纜、電熱膜產(chǎn)品的接地線或接地端子必須與配電系統(tǒng)的保護接地導體(PE線)連接 3.11.5設置加熱電纜或電熱膜地面供暖的場所應做等電位連接。 3.11.6溫控器、接線盒等的位置應合理布置,縮短地面供暖系統(tǒng)設備或元件連接部分的電氣管線 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管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銅芯導體; 2根據(jù)管線敷設方式、環(huán)境條件、計算電流等等確定導體截面和配電保護電器;固定敷設的電 源線不應小于2.5mm,信號線和控制線不應小于1.0mm; 3線路的敷設方式應滿足電氣安全要求,導線保護管的管徑選擇應滿足電氣相關標準的要求 與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設備或元件連接的部分宜采用柔性金屬保護管敷設,柔性保護 管長度應滿足驗收標準要求。 3.11.7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溫控器工作電流不應超過其額定電流。 3.11.8熱水系統(tǒng)的用電設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電源回路應裝設過載、短路及剩余電流保護電器; 2采用AC220V或380V電壓為熱水系統(tǒng)用電設備供電時,不得將相關導線、接線端子等有電盒 線路連接的部分外露;用電設備外殼等外露可導電部分均應進行等電位連接; 3熱水地面供暖自動調節(jié)閥等采用AC24~48V/DC24~48V電動閥時,其電器元件、管線應與 AC220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器元件、管線相互隔離。 3.11.9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宜設置網(wǎng)絡集控系統(tǒng),通過網(wǎng)絡集控,實現(xiàn)舒適、節(jié)能、優(yōu)化運 行和智能化管理。

    4.1.1地面供暖系統(tǒng)中所用材料,應根據(jù)工作溫度、工作壓力、荷載、設計壽命、現(xiàn)場防水、防火 要求和施工等,經(jīng)綜合比較后確定。熱水地面供暖系統(tǒng)中設備、管材及附件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現(xiàn)場敷設加熱管地面供暖,選用的加熱管及附件應滿足系統(tǒng)工作壓力要求; 2供暖板地面供暖,應根據(jù)供暖系統(tǒng)壓力選擇相應承壓能力的產(chǎn)品,供暖板的承壓能力應根據(jù) 品性能確定。 4.1.2裝配式建筑采用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統(tǒng)時,應根據(jù)項目實際情況以及現(xiàn)場運輸條件等進行供暖 返的拆分設計。 4.1.3所有材料均應按國家現(xiàn)行的相關標準檢驗合格,并出具有效期內的證明文件或檢測報告

    4.2絕熱層和預制溝槽保溫板材料

    4.2.1絕熱層和預制溝槽保溫板材料應采用導熱系數(shù)小、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的材料,不得采用易 燃材料,且不應含殖菌源、不得散發(fā)異味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揮發(fā)物。 4.2.2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類別應符合表4.2.2的規(guī)定,性能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絕 熱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GB/T10801.1和《絕熱用擠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 10801.2的規(guī)定,

    表4.2.2絕熱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主要技術指標

    合下列規(guī)定: 1保溫板總厚度不應小于表4.2.3的要求; 2金屬均熱層最小厚度宜滿足表4.2.3的要求,且不應小于0.2mm。 3均熱層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不應小于237W/mK; 4加熱電纜鋪設地磚、石材等面層時,均熱層應采用噴涂有機聚合物的,具有耐砂漿性的防腐 材料

    2.3預制溝槽保溫板供暖地面金屬均熱層最小厚

    4.4.9分集水器應包括分水、集水主管及閥門,排氣和泄水裝置,支路閥門及其連接配件,固定支 架等。分水器支路應配帶能夠調節(jié)各分支路水力平衡的閥門。支路分集水器應包括主體和伸出的管 道接頭,宜米用黃銅或不銹鋼材料。 4.4.10分集水器(含連接件等),應有生產(chǎn)廠商商標或識別標志,內外表面應光潔,不應有裂紋、 砂眼、冷隔、夾渣、凹凸不平等缺陷;表面有鍍層的,色澤應均勻,鍍層牢固,不得有脫鍍的缺陷: 螺紋不應斷扣或磕碰。 4.4.11分集水器的金屬連接件的連接密封和連接構造形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冷熱水用分集水 器》GB/T29730的規(guī)定。 4.4.12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統(tǒng)采用的脫氣除污器應具備微泡脫氣功能,應能靜態(tài)排氣,并應能在水循 不過程中將隨著水流動的氣泡分離出來并排除。 4.4.13混水裝置應包括混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溫度傳感器、控制器和自動調節(jié)閥門等)、連接管 道以及溫度計、壓力表等配件,可按附錄E設置

    4.5電加熱元件材料和溫控設備

    4.5.1加熱電纜熱線部分的結構在徑向上從里到外,應由發(fā)熱導電體、絕緣層、接地導體、屏蔽層 和外護套等組成。 4.5.2加熱電纜的軸向上應由發(fā)熱用的熱線和連接用的冷線組成,冷線和熱線的接頭應符合現(xiàn)行行 業(yè)標準《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guī)程》JGJ142的規(guī)定。 4.5.3加熱電纜的型號和商標應有清晰標志,冷線和熱線接頭位置應有明顯標識。 4.5.4加熱電纜質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應經(jīng)檢驗并具有檢驗合格證明。產(chǎn)品的電氣安全 性能和機械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K的規(guī)定。 4.5.5電熱膜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低溫輻射電熱膜》JG/T286的規(guī)定,電熱膜磁感應強度應小于 100T。 4.5.6溫控器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外觀不應有劃痕,應標記清晰、面板扣合開啟自如、溫度調節(jié) 部件使用正常。 4.5.7熱水地面供暖

    1施工圖紙和有關技術文件應齊全: 2有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并應完成技術交底; 3現(xiàn)場應具有供水、供電條件,有儲放材料的臨時設施; 4土建專業(yè)應完成墻面內粉刷(不含面層),外窗、外門應安裝完畢,地面應清理干凈; 5直接與土壤相鄰的地面,應完成鋪設防潮層; 6相關電氣預埋等工程應已完成,電源配電箱應已安裝; 7敷設在地面供暖系統(tǒng)下方絕熱層內的水管、其他電氣系統(tǒng)管線安裝完畢,水管完成水壓試驗 電氣管線絕緣性能測試合格。 5.1.2施工單位應按施工圖等設計文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后施工。 5.1.3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應包括下列內容: 1工程概況,包括工程名稱、地點、層數(shù)、面積、工程量、工期及現(xiàn)場施工條件等: 2工程項目管理組織機構分工; 3主要材料、設備的技術指標、規(guī)格、型號等及保管存放措施; 4施工程序和工藝流程; 5施工、安裝質量控制措施及驗收標準,包括:絕熱層及保溫板鋪設,加熱部件安裝,填充層、 面層施工,水壓試驗或電阻測試和絕緣測試,接地及等電位連接測試,隱蔽前、后綜合檢查,環(huán)路 或回路、系統(tǒng)試運行調試,竣工驗收等; 6施工進度計劃、勞動力計劃。 5.1.4所有進場材料、設備的出廠合格證明、檢驗報告及所附帶的說明書等技術文件應齊全。產(chǎn)品 標志應清晰,外觀檢查應合格,必要時應抽樣進行檢測。 5.1.5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管材和管件,應采取下列保護措施: 1加熱部件應進行遮光包裝后運輸,不得裸露散裝;在運輸、裝卸和搬運時,應小心輕放,不 得拋、摔、滾、壓、拖; 2不得暴曬雨淋,宜儲存在溫度不超過40℃,通風良好和十凈的庫房內;與熱源距離至少應保 持在1m以上,并應避免因環(huán)境溫度和物理壓力受到損害; 3施工過程中,不得刮、壓、折管材和管件。 5.1.6施工過程中,應防止油漆、瀝青或其它化學溶劑接觸污染加熱管、供暖板、加熱電纜和電熱 膜的表面。 5.1.7環(huán)境溫度低于5℃時,不宜進行地面供暖工程的施工;低于0℃施工時,現(xiàn)場應采取升溫措施 518施工時不得與其它工種交叉施工作業(yè)、所有地面預留洞應在填充層或保溫板、供暖板施工前

    完成。 5.1.9地面應平整、干燥、無雜物、無積灰;鋪設泡沫塑料類絕熱層的地面平整度不應大于土5mm, 鋪設預制溝槽保溫板、供暖板及其填充板的地面平整度不應大于土3mm;墻面根部應平直,且無積灰 現(xiàn)象。 5.1.10施工過程中,人員不應踩踏加熱管、供暖板、加熱電纜和電熱膜。 5.1.11加熱管、加熱電纜、電熱膜、供暖板及其敷設輸配管的填充板鋪設后,不應穿鑿、鉆孔或進 行射釘作業(yè)。 5.1.12施工全部結束后,應繪制工圖,準確標注加熱管、加熱電纜、電熱膜、供暖板鋪設位置及 地溫傳感器埋設地點。竣工圖應留檔。 5.1.13裝配式建筑采用地面供暖時,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根據(jù)設計、生產(chǎn)、裝配一體化的原則整體策劃,制定施工組織設計; 2宜選擇有代表性的單元進行試安裝,并根據(jù)試安裝結果及時調整施工工藝、完善施工方案: 3采用干式工法施工;

    1根據(jù)設計、生產(chǎn)、裝配一體化的原則整體策劃,制定施工組織設計; 2宜選擇有代表性的單元進行試安裝,并根據(jù)試安裝結果及時調整施工工藝、完善施工方案; 3采用干式工法施工; 4建筑基層平整度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于式調平措施。

    5.2泡沫塑料類絕熱層、保溫板、供暖板及填充板鋪設

    5.2.1泡沫塑料類絕熱層、預制溝槽保溫板、供暖板的鋪設應平整,板間的相互結合應嚴密,接頭 應用塑料膠帶粘接平順。 5.2.2預制溝槽保溫板鋪設時,可直接將相同規(guī)格的的標準板塊拼接鋪設在樓板基層上。當標準板 塊的尺寸不能滿足要求時,可用工具刀裁下所需尺寸的保溫板對齊鋪設。相鄰板塊上的溝槽應互相 對應,緊密依靠。 5.2.3暖板鋪設前應檢查支路分水器的接口或輸配管接口是否密封,未做好密封的,應將輸配管和 支路分水器清洗王凈后,方可進行鋪設和連接

    1帶木龍骨的供暖板可用水泥釘釘在地面上進行局部固定,也可直接平鋪在基層地面上。填充 板應在現(xiàn)場加龍骨,龍骨間距不應大于300mm,填充板的鋪設方法與供暖板相同; 2不帶龍骨的供暖板和填充板可采用工程膠點粘在地面上,最后與面層施工時一起固定。 5.2.5供暖板地面供暖的填充板內安裝輸配管后,填充板上應采用鋁箔膠帶覆蓋輸配管

    5.3加熱管、輸配管和分集水器安裝

    5.3.1現(xiàn)場鋪設的加熱管和輸配管在敷設前,應對照施工圖紙核定管道的選型、管徑、壁厚是否滿 足設計要求;應對管道的外觀質量和管內部是否有雜質等進行檢查,確認后再進行安裝。 5.3.2加熱管和輸配管應按照設計圖紙標定的管間距和走向敷設,管道應保持平直;管道安裝間斷 和完畢時,散口處應隨時封堵。 5.3.3切割加熱管和輸配管時,應采用專用工具;切口應平整,斷口面應垂直管軸線。

    5.3.4加熱管和輸配管的彎曲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管道安裝時應防止管道扭曲: 2塑料和鋁塑復合管的彎曲半徑不宜小于8倍管外徑,銅管的彎曲半徑不宜小于5倍管外徑。 當加熱管設計間距較小,平行型布置不能滿足最小彎曲半徑要求時,可按附錄F采用回折型布置方 式; 3加熱管的最大彎曲半徑不得大于加熱管外徑的11倍: 4無縫銅管應采用專用機械彎管。 5.3.5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距墻面最近的加熱管與墻面間距宜為100mm;每個環(huán)路加熱管總長度 與設計圖紙誤差不應大于8% 5.3.6地面面層下的加熱管和輸配管不應有接頭。在鋪設過程中管材出現(xiàn)死折、滲漏等現(xiàn)象時,應 當整根更換 5.3.7施工驗收后,發(fā)現(xiàn)加熱管或輸配管損壞,需要增設接頭時,應按下列規(guī)定施工: 1應報建設單位或監(jiān)理工程師,提出書面補救方案,經(jīng)批準后方可實施; 2塑料管和鋁塑復合管增設接頭時,應根據(jù)管材,采用熱熔或電熔插接式連接,或卡套式、卡 壓式銅制管接頭連接;如采用卡套式、卡壓式銅制管接頭連接后,應在銅制管接頭外表面做防腐處 理,并應采用橡膠軟管套,兩端做好密封,裝飾層表面應有檢修標識; 3銅管宜米用焊接連接: 4應在竣工圖上清晰表示接頭位置,并記錄歸檔。 5.3.8加熱管和輸配管應固定,根據(jù)供暖地面的類型,可采用下列方法: 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加熱管,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用固定卡將加熱管直接固定在泡沫塑料類絕熱層(包括設有復合面層的絕熱板)上: 2)用扎帶將加熱管固定在泡沫塑料類絕熱層上的鋼絲網(wǎng)格上; 3)直接將加熱管卡在泡沫塑料類絕熱層表面的專用管架或管卡上。 2預制溝槽保溫板地面供暖,應用鋁箔膠帶將敷設在保溫板溝槽內的加熱管表面與保溫板粘接 固定; 3供暖板地面供暖,填充板需現(xiàn)場開槽時,應采用開槽器;敷設在填充板凹槽內的輸配管,其 上方局部用鋁箔膠帶與填充板粘接固定。 5.3.9加熱管和輸配管彎曲時,圓弧頂部應固定,不應出現(xiàn)死折:圓弧兩端宜設固定點。直管段部 分固定點間距宜為500mm~700mm,彎曲管段部分的固定點間距宜為200mm~300mm。 5.3.10加熱管和輸配管穿墻時應設硬質套管。 5.3.11加熱管和輸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應采用彎管器彎管,彎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裝飾層。加熱 管或輸配管出地面至分水水器下部球閥接口之間的明裝管段,應加裝塑料套管或波紋管套管,套管 應高出裝飾面150mm~200mm。 5.3.12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系統(tǒng)的分水器附近等加熱管排列比較密集的局部部位,當管間距小于 100mm時,應在加熱管外部設置柔性套管,上部宜鋪設一層金屬直徑0.8mm、網(wǎng)眼100mm×100mm的 金屬網(wǎng)。 5.3.13加熱管、輸配管與分集水器裝置及管件連接,應采用雙密封卡套式、卡壓式或滑緊冷擴式擠

    5.3.4加熱管和輸配管的彎曲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3.7施工驗收后,發(fā)現(xiàn)加熱

    壓夾緊連接;連接件材料宜為銅質;銅質連接件直接與PPR塑料管接觸的表面應鍍鎳。 5.3.14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加熱管環(huán)路布置不宜穿越伸縮縫。必須穿越伸縮縫處,應設長度不 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 5.3.15分集水器宜在開始敷設加熱管之前進行安裝,分水器或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5.3.16輸配管與支路分集水器的接頭連接時,應采用專用工具將管道套到接頭根部,再用專用固定 卡子卡住,使其緊密連接。 5.3.17供暖板的支路分集水器可采用暗裝方式,也可采用明裝方式。采用暗裝方式時,與供暖板 起埋在地面面層下;采用明裝方式時,墻式支路分集水器宜單獨安裝在外窗下的墻面上。兩種安裝 方式均應增加箱體保護

    5.4電加熱元件和溫控設備安裝

    5.4.1敷設地面供暖電加熱元件及其地溫傳感器之前,應進行下列施工準備: 1地面供暖電加熱元件的施工單位應具有相應專業(yè)安裝資質,生產(chǎn)企業(yè)應提供技術培訓和技術 指導; 2應對照施工圖紙核定電加熱元件的型號,并應對電加熱元件等主要材料進行二次復檢: 3應測量加熱電纜、電熱膜電阻和絕緣電阻,并做自檢記錄: 4應確認加熱電纜電源冷線預留管、電熱膜分支回路管線、溫控器接線盒、地溫傳感器預留套 管、配電箱等預留、預理工作已完畢。 5.4.2地面供暖的電加熱元件施工應滿足設計及產(chǎn)品安裝要求,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加熱電纜有搭接時不應通電,出廠后不應剪裁和拼接,有外傷、破損的加熱電纜嚴禁敷設, 電纜熱線部分不應進入冷線預留管; 2不應在施工現(xiàn)場對電熱膜進行裁剪、連接導線、電氣絕緣等操作。應采用熱熔膠、塑料釘、 校帶等將電熱膜固定于絕熱層上;應保證連接線及部件被填充層完全覆蓋,無填充層時,應保證連 接纜(線)及部件完全嵌入絕熱層,且開槽應與連接纜(線)及部件尺寸相適宜;應在電熱膜上鋪

    5.4.2地面供暖的電加熱元件施工應滿足設計及產(chǎn)品安裝要求,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

    5.4.3電加熱元件應根據(jù)施工圖紙敷設,目應符合下列規(guī)

    1電纜應保持平直,電熱膜應平整,不得有褶皺、扭曲; 2電纜鋪設間距、電纜或電熱膜距墻面的距離應滿足施工圖紙的要求,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8.2 條、3.9.2條的規(guī)定; 3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生產(chǎn)企業(yè)規(guī)定的限制,且不應小于6倍電纜直徑, 5.4.4采用混凝土填充式加熱電纜地面供暖時,應在加熱電纜下按設計要求鋪設金屬網(wǎng),并應每隔 不超過電纜鋪設間距兩倍的距離將加熱電纜固定在金屬網(wǎng)上。 5.4.5加熱電纜的冷熱線接頭應在填充層或預制溝槽保溫板內暗裝,接頭處150mm之內不應彎曲。 5.4.6加熱電纜、電熱膜安裝后,在鋪設填充層或進行面層施工之前,應進行電阻及絕緣電阻測試 電熱膜與電纜(線)連接后,應檢測電熱膜功率并應滿足設計要求,應無短路、斷路現(xiàn)象。 54.7溫控器安裝應符合下列機定

    1應水平安裝,并應牢固固定; 2溫控器的安裝位置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10.63.10.8條的規(guī)定; 3地溫傳感器的預理套管未端應有效封堵,不得與加熱部件交義敷設,并應保證彎頭處內腔截 面不縮小,確保安裝或維護地溫傳感器時傳感器能夠順暢更換。 5.4.8加熱電纜和電熱膜地面供暖配電系統(tǒng)及斷路器、剩余電流保護器、溫控器等電氣保護裝置的 施工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54、《1kV及以下配 線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GB50575和《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03的規(guī)定。電氣火 災報警系統(tǒng)的施工應符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66的規(guī)定;等電位連接的施 工應符合《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03的規(guī)定

    5.5.1填充層施工應具備下列條件:

    1加熱管安裝完畢且水壓試驗合格、加熱管處于有壓狀態(tài)下; 2加熱管、供暖板、加熱電纜、電熱膜驗收合格: 3加熱電纜、電熱膜經(jīng)電阻檢測及絕緣性能測試合格,溫控器的安裝盒、加熱電纜冷線穿管已 布置完畢,接地及等電位連接完畢并驗收合格: 4伸縮縫已預留或設置完畢; 5已通過隱蔽工程驗收。 5.5.2填充層施工前,應按下列要求設置伸縮縫 1在與內外墻、過門、柱等垂直構件交接處應設置不間斷的伸縮縫,可采用下列設置方法: 1)填充材料宜采用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且伸縮縫寬度不宜小于10mm。伸縮縫填充材料 應采用搭接方式連接,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mm; 2)填充材料也可采用密度不大于20kg/m的模塑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應為20mm,聚乙 烯泡沫塑料板接頭處應采用搭接方式連接。 2當?shù)孛婷娣e超過30m或邊長超過6m時,應按不大于6m間距設置伸縮縫,可采用下列設置方 法: 1)填充材料宜采用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伸縮縫內滿填彈性膨脹膏,伸縮縫寬度不應小于 8mm; 2)填充材料也可采用密度不大于20kg/m的模塑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應為20mm。 3伸縮縫應從絕熱層的上邊緣做到填充層的上邊緣。伸縮縫填充材料與墻、柱應有可靠的固定 措施,與地面絕熱層連接應緊密。 5.5.3填充層的施工中,加熱管內的水壓不應低于0.6MPa,養(yǎng)護過程中,應保持不小于0.4MPa。 5.5.4填充層的施工,應由有相應資質的土建施工方承擔,供暖系統(tǒng)安裝單位應密切配合。填充層 施工過程中不得拆除和移動伸縮縫。 5.5.5填充層材料及其配比和強度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節(jié)的要求。 5.5.6澆筑填充層時,不應使用機械振搗設備;施工人員應穿軟底鞋,采用平頭鐵鍬

    5.5.2填充層施工前過濾器標準,應按下列要求設置伸

    5.5.7系統(tǒng)初始加熱前,水泥砂漿填充層養(yǎng)護時間不應少于7天,或抗壓強度應達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細石混凝土填充層的養(yǎng)護周期不應少于21天。養(yǎng)護期間及期滿后,應對地面采取保護措施,不得在地面加以重載、高溫烘烤、直接放置高溫物體和高溫設備5.5.8填充層應在鋪設過程中進行取樣檢驗;宜按連續(xù)施工每10000m作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00m時按一個檢驗批計。5.5.9填充層施工后,應檢測每根電纜或每片電熱膜的電阻和絕緣電阻,驗收并做好記錄,5.6面層施工5.6.1地面供暖裝飾面層應按設計要求選用,且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2.7條的規(guī)定。5.6.2面層施工除應符合土建施工設計圖紙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面層施工前,填充層應達到面層需要的干燥度和要求的強度;2施工面層時,不得剔、鑿、割、釘、鉆填充層或保溫板、供暖板及其鋪設配管的填充板,不得向填充層、保溫板、供暖板及其鋪設配管的填充板內入任何物件;3石材、面磚在與墻、柱等垂直構件交接處,應留10mm寬伸縮縫;木地板鋪設時,應留不小于14mm伸縮縫;伸縮縫填充材料應高出上表面10mm~20mm,裝飾層鋪設完畢后,應裁去多余部分或以踢腳遮擋;伸縮縫宜填充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5.6.3以木地板作為裝飾面層時,木材應經(jīng)過干燥處理,且應在填充層、找平層完全干燥后,才能進行地板施工。其鋪設施工方法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地面輻射供暖木質地板鋪設技術和驗收規(guī)范》WB/T1037的規(guī)定。5.6.4采用預制溝槽保溫板或供暖板地面供暖時,面層可按下列方法施工:1木地板裝飾面層可直接鋪設在預制溝槽保溫板或供暖板上;2采用帶木龍骨的預制溝槽保溫板或供暖板時,木地板應與木龍骨垂直鋪設;3鋪設石材或瓷磚時,預制溝槽保溫板及其加熱管和供暖板上,應鋪設厚度不小于6mm的纖維水泥板或硅酸鈣板,用瓷磚粘接劑與瓷磚粘接,或鋪設厚度不小于30mm的水泥砂漿找平層和粘接層與石材或瓷磚粘接。水泥砂漿找平層應加金屬網(wǎng),網(wǎng)格間距不應大于100mm,金屬直徑不應小于1.0mm5.6.5采用水泥砂漿填充層時,如面層為地磚或石材地面,填充層和面層應同時施工。24

    6.1.1地面供暖系統(tǒng)應組織各相關專業(yè)進行檢驗、調試和驗收,并應做好紀錄,可采用本規(guī)范附錄 L的工程質量檢驗表。 6.1.2施工圖設計單位應具有相應的設計資質。工程設計文件經(jīng)批準后方可施工,修改設計應有設 計單位出具的設計變更文件。

    6.1.1地面供暖系統(tǒng)應組織各相關專業(yè)進行檢驗、調試和驗收,并應做好紀錄,可采用本規(guī)范附錄 L的工程質量檢驗表。 6.1.2施工圖設計單位應具有相應的設計資質。工程設計文件經(jīng)批準后方可施工,修改設計應有設 計單位出具的設計變更文件。 6.1.3施工單位應具有相應的施工資質,工程質量驗收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資格 6.1.4熱水地面供暖系統(tǒng)應對下列內容進行檢查和驗收: 1加熱管、供暖板及其輸配管、分集水器、閥門、配件、絕熱材料或保溫板、溫控設備的質量: 2原始地面、填充層、面層等施工質量: 3隱蔽前和隱蔽后的水壓試驗和驗收; 4加熱管、分集水器、閥門等安裝質量; 5溫控設備安裝質量; 6沖洗檢查驗收; 7環(huán)路、系統(tǒng)試運行調試。 6.1.5加熱電纜、電熱膜地面供暖系統(tǒng)應對下列內容進行檢查和驗收: 1加熱電纜、電熱膜、溫控器、絕熱材料、電線等的質量: 2原始地面、絕熱層、填充層、面層等施工質量; 4隱蔽前和隱蔽后加熱電纜的電阻、電熱膜的功率、絕緣電阻檢測、等電位接地有效性檢測及 驗收; 5加熱電纜、電熱膜安裝質量 6溫控設備安裝質量: 7斷路器、剩余電流保護器等電氣保護裝置的功能和安裝質量: 8電氣火災報警探測器和報警控制器的功能和安裝質量; 9回路、系統(tǒng)試運行調試。

    6.2.1地面供暖系統(tǒng)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設備組件和配件、絕熱材料應具有本規(guī)范第4.1.2、4.4.2 4.4.8、4.5.5和4.5.6條規(guī)定的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guī)格、型號及性能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 關標準的規(guī)定。 6.2.2管材及管件進場,應由地面供暖工程的施工單位對管材壁厚等外觀指標進行現(xiàn)場復試檢驗: 并會同監(jiān)理單位在復試檢驗合格的產(chǎn)品中取樣,送有見證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檢驗項目、指標及測

    試方法可按附錄L執(zhí)行。 6.2.3閥門、分集水器組件安裝前,應按下列規(guī)定做強度和嚴密性試驗: 1對安裝在分集水器進出口及旁通管上的閥門,逐個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驗; 2其他組件試驗,在每批數(shù)量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個; 3嚴密性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1倍,強度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工程直徑不大于 50mm的閥門強度和嚴密性試驗持續(xù)時間為15s,其間壓力應保持不變,且殼體、填料及密封面應無 滲漏。

    式方法可按附錄L執(zhí)行。

    6.3施工安裝質量驗收

    供暖板的面層施工前,應按隱蔽工程要求,由工程承包方提出書面報告,由監(jiān)理工程師組織各有關 人員進行中間驗收。 6.3.2地面供暖工程的中間驗收天然氣標準規(guī)范范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供暖地面施工前,地面的平整、清潔狀況應符合施工要求: 2絕熱層的厚度和材料的物理性能及鋪設應符合設計要求; 3伸縮縫設置應按要求敷設完畢; 4供暖板的鋪設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要求; 5加熱管、供暖板的輸配管、加熱電纜的間距和彎曲半徑、電熱膜的間距、固定措施應符合要 求,現(xiàn)場敷設的地面面層下的加熱管和輸配管應無接頭; 6加熱管、輸配管、分集水器及其連接處在試驗壓力下應無滲漏,供暖板內支路分集水器與加 熱管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預制輕薄型熱水輻射供暖板》GB29045要求進行連接嚴密性試驗: 7加熱電纜及電熱膜系統(tǒng)每個回路應無短路和斷路現(xiàn)象,電阻及絕緣電阻測試應符合要求; 8閥門啟閉應靈活,關閉應嚴密; 9分集水器及其連接件等安裝后應有成品保護措施; 10供暖地面應按要求鋪設防潮層、防水層、均熱層、鋼絲網(wǎng)等; 11填充層、找平層、面層平整,表面應無明顯裂縫,

    ....
  • 技術標準 供暖標準
  • 相關專題: 供暖  

相關下載

常用軟件